坚持“五个导向”
推动两新组织高质量发展新常态
编辑:邢瑞华  2022-01-28 17:30:41  来源:本网专稿

中共晋城市委组织部


晋城市下辖6个县(市、区),总人口219.45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2.72%。目前,全市正常经营企业数1363 个、党组织覆盖非公企业数1296  个,社会组织1091 个、党组织覆盖社会组织936个,共有党员6220名。近年来,按照中央及省委要求,晋城市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五个导向”,把握“五个紧抓”,把党建工作着力点放在支持和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上,实现两新组织健康发展和党建工作有效开展“同向发力”。

一、背景起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党建要全覆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变化,党的组织形式、工作方法也要与之适应。要加强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发挥党组织在服务企业决策、开拓市场、革新技术、提高效益等方面的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进入新时期,两新组织在推动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适应两新组织及其从业人员的特点和需求来开展党建工作?如何解决党建工作机制不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不全面、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这是我们在推动两新组织“两个覆盖”水平提升进程中必须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责任导向,紧抓组织体系健全优化。

一是纵向归属清。着力构建组织部门(两新组织党工委)全面抓、非公企业党委、社会组织党委和互联网行业党委分工抓、行业主管部门归口抓、属地区域化管理兜底抓、市县两级领导包联抓,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一体化的“五抓一体”党建工作体系。全面推动党建工作写入两新组织章程,探索推行党组织参与“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有效防止党建与企业发展“两张皮”。二是横向责任明。印发《关于加强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的通知》,通过党建带群建,发挥群团组织在员工关怀、文化建设、工资协商、社会公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团市委成立市非公和社会组织团工委,组建转接16家两新组织团组织;市妇联实施党组织与妇联组织同步建立,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服务覆盖全面推进;市总工会“线上+线下”持续优化维权模式,在全市15家律师事务所挂牌成立职工法律维权工作站,全天候在线解答劳动争议法律咨询,在政治地位、经费支持、日常活动和福利待遇四大类20个项目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组织建设提供扶持。三是纪检监督全。指导各非公企业根据党组织设置的具体情况设立纪检组织,明确专人,明确职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对党员进行常态化党规党纪教育。比如,祥达集团党委定期组织开展“正秩序、改作风、严制度、强责任”正风肃纪活动,由集团党委牵头,各党支部设立纪律检查委员,着重查找整治党员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延伸督促中层管理干部自我检视、改进提高,以党员的标准监督约束管理职工,监督结果直接向集团党委汇报并在集团广泛通报。


祥达集团党委开展“正秩序、改作风、严制度、强责任”正风肃纪活动


(二)坚持目标导向,紧抓机制建设规范有效。

一是工作运转机制。坚持“3332”工作法,即“实行三联”:党组织书记联系企业出资人,建立与出资人顺畅对话机制;党组织班子成员联系中层骨干和车间班组,采取“一联一” “一联多”方式,及时了解掌握一线情况;党员联系职工群众,做到“四必谈四必访”,即情绪低落必谈、出现矛盾必谈、岗位变动必谈、表彰处罚必谈,天灾人祸必访、生病住院必访、红白喜事必访、家庭纠纷必访。“开好三会”:开好民主恳谈会,广泛听取意见“人人有话筒”;开好党群议事会,充分讨论意见“事事有说法”;开好党企联席会,积极反映意见“件件有着落”。“记好三库”:将优秀员工、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分别建档入库。“用好两本”:印制《党组织会议记录本》《党建工作指导员工作记录本》,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党建指导员党建工作规范化水平。二是培优补差机制。改变“一锅煮”的单向灌输教育方式,聚焦换思维、换思路,采取“发达城市培训+示范点观摩+优秀党组织书记传经”相结合的学习形式打破企业出资人和党务工作者思想壁垒,自觉将党建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2021年全市分批组织党组织书记、出资人、党建指导员、党务干部赴深圳、成都等地培训2800余人次,省、市级示范点观摩10余次,“书记开讲”600余次。


全市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出资人、党务工作者代表在腾讯公司观摩党建工作


三是激励保障机制。在政治上激励,建立出资人评先选优和政治安排事先征求两新工委意见制度,把是否重视党建工作作为重要考察内容,与出资人政治、社会安排进行挂钩,积极推荐364名优秀出资人作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等人选。在经费上保障,着眼拓宽两新组织党建经费来源渠道,构建财政支持、党费拨返、企业列支等多元化保障机制,建立两新组织党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向单建党组织每个每年补助6000元,联建党组织每个每年补助7200元,市级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补助10000元,省级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补助13000元,每年市县两级拨付党建工作经费780余万元。

(三)坚持开放导向,紧抓创新发展共建共享。

一是组建红色联盟。把“三整一提升”行动计划列入街道党工委党建工作考核内容,推动构建以县(市、区)委非公和社会组织工委牵头、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社区网格驻点服务、楼宇商圈两新组织共同参与的四级联动体系,搭建“国贸中心楼宇-东岭巷社区”、“兰花城商圈-西街街道”、“华洋集团-东圣社区”等红色共建联盟,有机联结楼宇商圈企业及街道社区、国企等城市领域党组织。二是用好红色阵地。依托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党建工作站等,积极推行党务、政务、商务“三务合一”服务,协调市场、税务、人社等部门,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健全“一站式”服务窗口、“一门式”受理办理等服务机制,落实行政事务代办代理。同时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推广设立爱心驿站,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物流司机等群体提供短暂休息、免费茶水、手机充电等暖心服务。三是丰富红色载体。结合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持续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志愿服务、星级管理等,引导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整合群团组织资源,组织“一刻钟”微党课、创业沙龙、文体团建、交友相亲等特色活动,不断服务、凝聚、引领好职工群体。四是擦亮红色品牌。按照“一年一评,进退有度”的原则,市县两级两新组织党(工)委每年按照隶属关系对新申报“双强六好”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全程跟踪指导,对已评为“双强六好”党组织的两新组织进行“回头看”,市委非公和社会组织工委对年末上报的“双强六好”党组织进行全面复核,符合“双强六好”示范党组织条件的予以挂牌和资金奖励,对不符合不适应的予以退出,并责令限期整改。


浩翔控股集团党群服务中心


(四)坚持发展导向,紧抓三支队伍服务管理。

建强党建指导员队伍。采取“三严三提”,严格选拔标准,鼓励从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在职干部、农村(社区)在职退职干部、退休老干部等群体中选派党建指导员,提升了队伍活力;严格教育培训,通过专题培训、以会代训、交流观摩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提升了队伍素质;严格管理考核,制定下发《晋城市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具体措施》,让党建指导员心中时刻有杆秤,提升了队伍质效。建强党员队伍。积极推进发展党员“源泉工程”,针对因没有党员无法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街道兜底成立两新组织孵化中心党组织,做好联系职工群众、培养推荐发展对象等工作,为建立党组织有效创造条件。目前已通过“星火”“青茁”等两新组织孵化中心党支部培养发展对象4名。建强人才队伍。加强青年人才引育,鼓励党员大学生到非公企业就业,为两新组织引进10余名党员大学生;加强校企合作,协助企业与国内科研院所进行项目对接,使人才培养、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与园区发展、企业发展融为一体。比如,光机电产业园引进武汉理工大学陆平教授技术团队、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黄伯云院士、李云平教授技术团队,投资5000万元打造高强度纳米晶陶瓷玻璃材料产学研一体化平台。


国贸中心综合党委党建指导员李勤才同志盘点党建工作


(五)坚持需求导向,紧抓亲清政商环境营造。

一是架起助企纾困“连心桥”。通过“三个包抓”深化“一走访三推动”,工委委员包抓示范点、党委委员包抓50人以上非公企业和30人以上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全覆盖”兜底包抓,推动解决党建工作的难点问题、发展的瓶颈问题、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权益保障问题210余条。城区非公和社会组织工委组织18家区级职能单位成立“红桥”助企服务队,依托楼宇商圈党群服务中心设立10个“红桥”助企服务站,定期召开“红桥”助企工作议事会,有效稳企扶企。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全区17个机关党支部和17个非公企业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开展各类共建活动50余次,帮助企业解决贷款8.1亿元。二是搭建政企对话“新平台”。坚持按季度举办非公党建沙龙,每期一主题,邀请企业主、党组织书记、党校教授、两代表一委员和相关职能部门代表下沉企业,近距离对话、面对面座谈,共同探讨行业领域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发展重点,为企业发展畅通沟通联系渠道。


举办非公党建沙龙基层行


三、初步成效

(一)实现了“被动去抓”向“主动要抓”转变。

晋城市不断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运行、培优补差、激励保障等机制,逐步改变了企业主对党建工作不支持、不积极、不主动、党建工作被动化问题,通过思想引导、行动指导、工作督导、典型宣传、环境诱导,形成抓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企业主真正认识到积极开展党建工作是聚集人才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逐步形成企业党建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二)实现了“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的转变。

规范化夯实了两新组织党建基础,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联办,逐步形成了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企业+楼宇+商圈”点、线、面相互呼应的两新组织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模式。2021年,通过深化“三整一提升”行动计划,扩大先进党组织增量、提升中间党组织水平、整顿后进党组织,两新组织两个覆盖率分别达到95.08%、85.79%,成功打造60个基层党建示范点。

(三)实现了“锦上添花”向“雪中送炭”的转变。

打破了原先部门服务主动性不足,支持力度不大的“锦上添花”式帮扶僵局,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小微企业发展没思路、没技术、没资金等“瓶颈”性问题,提供了全程式、链条式的帮扶。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组团式服务,为97家非公企业、社会组织解决融资难、融资贵、招人难等实际问题148条,极大地促进了小微企业的平稳有序发展。

四、经验启示

(一)抓住城市基层党建与两新党建的有效结合点,党建基础更加夯实。

树立城市大党建理念,将两新党建工作纳入城市基层党建整体布局,坚持将共融共建作为有力手段,通过“政府有形的手”,把驻区单位资源统起来,把社会各类优势资源用起来,积极探索两新党建、行业党建和区域党建互联互动,释放各领域各单位党建“外溢”效应,灵活组织设置,形成“聚合”态势,推动党建工作系统推进、整体提升。

(二)开启建强党建与企业发展的最优新途径,党建内涵更加充实。

把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机制贯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始终,坚持将基层党建新经验不断总结、提炼、完善、推广,形成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拓展基层党建工作内涵,使党建成为企业应对挑战、克难攻坚的“主心骨”,极大增强企业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找准企业需求与部门服务的最大公约数,政企对接更加紧密。

面对后疫情时代的发展环境,很多小微企业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资金和上下游供应问题,对于最新政策和市场信心的需求非常迫切,但对很多政策及具体操作流程了解甚少,通过非公沙龙、红桥助企服务队,部门单位主动对接,靠前服务,更加及时精准地帮助企业走出发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