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营商环境优化 市场活力迸发
编辑:邢瑞华  2022-06-30 08:58:27  来源:山西日报

设施齐全、环境良好的省政务服务中心为前来办理业务的人员提供多种便利。资料图片

运城市盐湖区政务大厅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资料图片

正在抓紧施工的潇河国际会议中心建设现场。本报记者王瑞瑞摄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要推进简政放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支持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合作和竞争。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些年,在山西投资兴业的企业和客商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在山西办事方便了,投资便捷了,政务服务效率提高了。

近年来,山西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主线,以全面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为牵引,大力推动政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全省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软环境保障。

一部手机“三晋通”App项目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村;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破除市场准入壁垒;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增强企业动力;优化金融环境,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山西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成为全国营商环境整体提升最快的省份之一。

持续深化改革 “放”出活力

“以前开办网络公司,需要办理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等,才能申领营业执照,而这些相关证件办起来相当耗时间。现在不同了,可以先拿营业执照,再办理其余手续,节省了大量时间,让企业尽快进入发展轨道。”5月26日,拿到营业执照的山西龙鑫网络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飞感慨地说。他的感受也是山西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后许多创业者的共同体会。

商事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减少行政审批、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市场潜力的重要举措。自2014年3月开展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全省市场监管部门从提高登记便利化水平、消除经商兴业障碍入手,大力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近年来,我省持续深化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在全国率先取消名称预核准,全面实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网络企业登记办理业务85%以上;再次精简企业开办申请材料,由2018年9月的16件压缩为8件;全面推行“审核合一”,企业登记全程都由同一人员受理、审查、核准,最大程度减少审批时间;探索政银合作,把办事大厅延伸到银行的各个网点……

2021年,省市场监管局聚焦市场主体倍增,持续化解“准入难”,我省成为全国企业开办标准化规范化试点省份,全力推进准入登记“一套标准、一网通办、一天办结”;着力破除“准营难”,在全省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有效解决“退出难”,出台《依职权注销企业暂行办法》,完善简易注销登记、便利中小微企业退出;多措破解“经营难”,建立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在全国系统第一家专设市场主体发展服务处;持续推动减税降费惠企政策落实,联合邮储银行山西省分行累计为10万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提供贷款210亿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达到326.22万户,同比增长12.75%。

创新监管机制 “管”出公平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持续推动跨部门涉企信息归集公示、广泛动员企业积极参与年报公示、主动探索信用修复和风险分类监管,形成了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全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完善全省统一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涵盖省市县三级4531个政府部门,设置210余个检查对象名录分库和80余个执法人员分类标签,纳入307.6万户检查对象和5.5万名执法检查人员,实现了市场监管领域相关监管部门、监管事项、监管对象和监管人员全覆盖。目前,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已联合发展改革、农业农村、教育、文化旅游、生态环境等部门,对教育收费、农资、旅游景区、餐饮、检验检测等领域开展了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抽查,实现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随着企业年报公示制度的深入宣传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广泛应用,我省企业年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同时,在政府采购、行政许可、银行信贷、合同签订、市场交易等方面,限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参与,也使企业更加重视年报公示。

为有效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省市场监管局在全国率先开展对严重违法失信企业进行信用修复,目前已为我省2328家企业修复信用。下一步,该局将以公示系统“一张网”为基础,先行先试,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与“双随机”抽查相结合,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靶向性,实现监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推进数字赋能 “服”出便利

2019年,山西省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政务信息化标志性项目——一部手机“三晋通”App正式上线运行。“三晋通”App从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事项出发,首批上线了“我要看病”“我要补办身份证”“我要办医保”“我要办税”“我要办个体”等14个主题,围绕办理、查询、预约、缴费、行政审批五大服务功能,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联通、一网通办,提高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办事的便利性、获得感、满意度。

山西省全面启动数字政府建设,明确了一朵云(全省统一的政务云)、一张网(全省统一的政务网)、一平台(政务服务在线平台)、一系统(全省统一的政务信息系统)、一城墙(保障数字政府运行的安全体系)总体要求,初步建立了一局(山西省政务信息管理局)、一公司(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为主组建数字政府建设运营公司)、一中心(数字政府服务中心)的省级政务信息管理运营架构。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五级全覆盖,省级85.7%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

建行山西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山西省“互联网+监管”系统服务界面在“三晋通”App上实现了行业应用同步嵌入,属全国首创。全省企业和个人可以看到近期各级政府部门开展的各类监管动态,能够查找到各类检查结果的公示信息,以及受处罚企业的曝光信息。老百姓还可以通过这个门户的投诉举报功能,直接在国家投诉举报平台上对不法行为进行投诉举报。

“三晋通”App上线以来,上线事项从投运之初的521个增长到3063个,涵盖办理、查询、行政审批、预约、缴费等5个服务功能,涉及社会保障、户籍办理、法律服务、医疗卫生、税收财务、住房保障、证件办理等23个办事主题,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优化营商环境、促消费惠民生等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利企便民的“掌中宝”。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我省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场活力不断迸发。全省域“证照分离”改革实现全覆盖,4项指标跻身全国前列:深化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全面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累计1.7万余项承诺事项基本实现“承诺即批复”;巩固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审批环节、申请材料、办理时间大幅压缩,多数指标全国领先;积极推进“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改革,全省各市县已平均发布“一件事”主题套餐服务100项以上,18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启动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精准推出“1+N”支持政策。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营商环境,厚植发展沃土,山西将不断开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山西日报记者孟婷

基层故事

“满墙证”变为“一张证”

5月28日,晋中市榆次区的国大万民药房正在为开业做最后的上货准备。“之前,办理药品经营许可证大概需要15个工作日,办医疗器械许可证也需要15个工作日。现在,这两个证可以一起办,大大缩短了办证时间。我们店昨天提交了资料,今天就拿到了证。”山西国大万民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晋中区域行政经理张文华说。

对企业来说,按照原来“先照后证”规定,有了照,等待办证时,房租和人工成本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实行“证照分离”改革后,有了照就可以营业。而且药店在办证过程中,原来的药品许可证、二类医疗器械备案、三类医疗器械许可证、保健食品经营许可证合并为现在的一张证。

“最近两年我们以每年100多家门店的数量在开店,实现了全省全覆盖,这样的改革让我们节约了很多成本,为我们在全省拓展业务提升了信心。”山西国大万民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晋中区域总经理白文玉说。

白文玉的切身体会,正是我省积极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的一个缩影。24小时之内就能拿到这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晋中市把药店、餐饮这种办证需求量大、安全风险低的行业,由申领多张证变为一张证。将一个行业经营涉及的多部门和多项政务服务事项作为“一件事”办理,从之前贴满墙的行业许可证变成了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真正实现了办事只跑一次。

山西日报记者孟婷

“一份承诺”代替“一摞审批”

“项目原定去年国庆节前完工,实际比预期提前了一半。”瑞湖新能源汽车服务城是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首个“全承诺、零审批、拿地即开工”改革的受益者。

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瑞湖新能源汽车服务城,是一个致力于打造集引领汽车消费时尚、汽车体验休闲于一体的高端汽车服务公园项目。该项目一期总投资约5.6亿元,旨在构建以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为主导,以配套零部件生产为辅助,以周边复合型业态作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高效的新能源汽车集群供应链网络。

项目负责人张政宁算了一笔账:项目贷款1.5亿元,按当期贷款基准利率4.75%计算,缩短审批时间,就相当于节省了530多万元,两期工程算下来就是1000多万元。

“过去项目单位开工前要自行办理地勘、环评、压覆矿产评价等16个事项,现在开发区统一办理,让企业省事又省钱。”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项目签约后,企业一个工作日就能拿到全部开工手续。

2017年,我省通过政府服务承诺和企业信用承诺进行流程再造,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成为全国首个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省。经过逐年推进,如今全省开发区一般工业项目已实现“全承诺、零审批、拿地即开工”。

山西日报记者孟婷

“一条热线”听诉求连民心

家门口的核酸采样点人有些多,我还能去哪里做?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上路是否需要牌照和驾照?想在太原市开设健康体检中心,多大面积才符合开设条件?电工操作证快到期了,太原市哪里可以年审?……回答这些细碎的问题,在我省有一条暖心的热线:12345。12345热线是一条政府服务群众的热线,是政府连接民心的桥梁,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创优营商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省各地积极回应居民诉求,闻风而动、接诉即办,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为城市管理带来新气象。

全省12345热线上线运行以来,省政务服务中心始终将尽快、尽心、尽力办理群众诉求作为热线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开展的“督查+落实+满意”工作机制,推动企业群众诉求办结率、满意率实现“双提升”,切实将12345热线打造成了企业群众的“暖心线”“贴心线”。2022年1月至5月,全省12345热线共受理企业群众诉求414.22万件,同比增长179.14%,办结率为96.3%,满意率为98.04%。

接诉即办催生了基层解决问题的创新办法,政府工作人员与群众面对面,织密了城市综合治理的网格,提高了政府公信力,提升了党和政府形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山西日报记者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