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干部工作 > 干部论坛
打破壁垒 为人才发展松绑
编辑:董毅  2021-12-22 08:44:28  来源:本网专稿

省委书记林武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指出:人才流失是山西之痛,要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为山区县,人才底子薄、流失严重更是古县之痛,在大力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方面如何才能走的又快又好,我认为关键是认真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对照省委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立足县情、打破壁垒,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积极为人才松绑。

一、创新引才方式,打造人才梯队

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经济条件、发展环境等因素,古县人才底子不厚、梯队建设相对薄弱,在1万多人才总数中,硕士研究生仅占0.7%,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仅占1.5%,产业调整、全域旅游、高新技术等领域人才更是急需紧缺。改变这种现状,需要统筹各方面人才队伍建设,在挖掘本地人才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下功夫。要发掘本地人才。构建本地人才开发、使用和培养体系,建立不同层级的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制定农村实用人才认定标准,举办本土专家人才研修班,重点培育本土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通过学历提升、技能指导、实战实训等方式重点培养一批带动能力强、影响力大的种养殖大户、农村职业经理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新型职业农民。要引进“塔尖人才”。注重引进处于黄金年龄段、创新上升期的中青年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高学历、专业对口、符合全县转型发展急需人才。由单纯追求规模与数量扩张的外延式引才,向高质量增值型的内涵式引才转变;由简单看成绩与头衔,向综合评估人才创新实力和未来创新潜力转变。要吸引在外人才。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产业项目需求,通过“项目+人才”模式,推进博士工作站、市县两级人才工作基地等平台建设,充分挖掘各行各业的古县籍在外优秀人才,持续开展选调在外公职人员回乡工作,积极引导人才回乡创业就业,不断充实完善专家人才、在外优秀人才、优秀大学生“三大数据库”。

二、创新集聚平台,打造留才环境

人才工作存在“马太效应”,人才集聚的发达地区,对人才越有吸引力;越是人才稀缺的落后地区,人才流失越严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引进人才难度大,留住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更难,这是目前我们面临的留才难题。2016、2017两年全县共招聘事业单位人员175人,截至目前,已有近50人,或辞职或调出,人才流失较为严重。让人才留得住需要创新集聚平台。以深化省校合作,建设“12大基地”为契机,全力打造具有古岳特色的“实践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全职型”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体验型”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基地、“实干型”高校干部人才培养基地、“推介型”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五型基地”。让人才留的住需要深度融合。通过“租”“借”“聘”等方式,变单纯“留人”为巧“留智力”。走出一条效率较高、成本较小的人才共享之路。面向全省企业、高等院校等人才相对饱和的地区租借高级人才,采用双向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入股、项目咨询等“弹性”办法,柔性靶向吸引一些“候鸟型”人才、“双休日”工程师、“远程式”专家,促进市场、信息、技术密切联动。让人才留的住需要健全育才体系。常态化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建县50周年系列活动,加强对广大人才的爱国、爱党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人才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举办专家人才研修班,重点培养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专业技术人才。组织社会工作人才实务能力提升培训,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激励本土人才以推动产业调整、实施乡村振兴为己任,奋力作为,建功立业。

三、创新服务方式,打造绿色通道

人往高处走,哪里的机制活、环境优,人才就往哪里集聚,这是人才流动的规律,这个“高处”就是培植人才干事创业的好环境。近年来,全县人才工作经费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企业高层次人才生活补贴及时配套拨付,人才公寓正在积极筹建中。但是,成果奖励、项目激励、特殊津贴相结合的优秀人才激励体系构建仍需持续发力,高层次人才生活补贴发放范围仍需继续扩大,高薪引人、高薪养人、高薪留人渠道仍需不断拓宽,人才服务投入仍需加大力度。省委书记林武在报告中指出,要实实在在帮助人才解决子女上学、家属就业等问题,让人才进得来、留的住,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要落实补贴奖励人才。落实临汾市人才服务体系的若干措施,深入企业广泛宣传发动,组织已认定的高层次人才申报“学费补贴”“生活津贴”“购房补贴”,并严格审核申报资料,做到应报尽报。要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建立人才服务体系落实细则,成立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人才服务联盟,建立高层次人才享受绿色通道服务事项清单,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高效、全面、精准服务,大力宣传突出贡献的专家人才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要做好后勤保障。加快推动人才公寓建设,打造人才服务新模式。对实习实训大学生给予生活、交通补助,设置省校合作后勤服务点,免费提供出行工具,全面保障饮食、住宿、出行等生活需求。围绕人才政策制定落实、人才引进培养、人才政治引领等重点工作开展专项调研,深入查找问题原因,破解人才工作“难点”与“堵点”。

(作者:郭砚宾 为中共古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党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