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笔杆子 > 组工文章
让共同富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鲜亮标志
编辑:邢瑞华  2022-06-29 08:39:37  来源:学习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提出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这明确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内涵、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为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遵循。

实现现代化和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追求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要求。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强调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设想,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可以消灭工农、城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三大差别”,实现共同富裕。他曾预言,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也就是说,共同富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实现现代化和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所系。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涵,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客观要求。共同富裕是人民幸福和现代化的根本体现。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要使人人“得最大的幸福”。以人民利益为根本考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所在、宗旨所系。

实现现代化和共同富裕是新时代的重要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现代化与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领导全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顺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同时丰富了共同富裕的内涵,确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全面建设现代化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进程中,由原始文明发展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生态文明。而一般意义上的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逐步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的历史过程。现代化过程中,通过工业化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丰富了物质生产,提升了财富创造能力,并带动了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实现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们交往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带动全面社会进步。经过长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用几百年时间走过的现代化道路,现在到了工业化的后半程。在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之后,党和国家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到2050年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这是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必将实现文明形态的历史性跃升。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推进工业化、发展生产力、实现富裕是各国现代化追求的目标。中国的现代化除具有现代化的一般特征外,还有独有的特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也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价值取向,“人口规模巨大”是基本前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本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内生特点,“走和平发展道路”是路径选择。其中,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方向,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规定。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共同富裕提供物质基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辅相成,都根植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共同富裕

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经济现代化,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依然是当代中国的第一要务,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实现共同富裕。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面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坚持协调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坚持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要坚持开放发展,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将其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在缩小差距中推进高质量的现代化,逐步达到物质上的共同富裕。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要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逐步缩小区域间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上的差异。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短板,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和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初次分配中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效率的激励作用。再分配中发挥好政府作用,更加关注公平,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充分发挥慈善等三次分配的作用,鼓励高收入群体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

在提升社会文明中推进现代化建设,逐步达到精神上的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精神富有越来越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突出任务。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要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加大文化产品供给数量,提高文化产品供给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孙耀武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来源:《群众》杂志2022年第11期